近年来,保山市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上,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重点工作,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发展思路,以“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为基础,以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业提升、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升级、促进乡村就业创业为重点,探索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突破口,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程度和绿色农产品供给能力。目前,全市五个县市区已逐步形成了“一县一业”的发展格局。
隆阳区在突出特色和专业化上下功夫
隆阳区在巩固提升粮、烟、糖、畜等传统支柱产业,加快发展蚕桑、甜柿、咖啡、蔬菜、核桃、茶叶等骨干特色产业和食用菌、糯橄榄、中药材、澳洲坚果等新兴产业的同时,积极创建“一县一业”咖啡示范县,2018年,隆阳区咖啡种植面积12.5万亩,咖啡豆产量1.98万吨,实现农业产值3亿元,咖啡品牌打造成绩喜人, 2019年3月,保山比顿咖啡有限公司荣获2019年第四届云南咖啡生豆大赛暨第七届普洱咖啡生豆大赛总冠军。
除此之外,隆阳区还发挥“山水田园城市”核心区的优势,规划建设万亩生态观光农业园,打造“云花、云果、云菜”三大名片。全区农产品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竞争力较强的产业。
施甸县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成功铸造杂交水稻名片
施甸县加快“产学研”一体化步伐,2009年以来,经过与湖南农业大学深度合作,全国水稻两系不育系在施甸县水长乡基地繁殖,并获得了高产优质,安全性大为提高,繁殖高产稳产,比其他种植基地繁殖产量提高了1—5倍,水稻两用核不育系小面积亩产量743.8公斤,百亩平均产量643.14千克/亩,千亩平均产量493.3千克/亩,均创全国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殖最佳基地。截至目前,施甸县累计繁殖水稻两用核不育系28336亩,生产种子1208万公斤,可供全国800多万亩两系杂交水稻制种,保障全国两系杂交水稻推广应用14.4亿亩,占全国两用核不育系用种量的80%以上。
2017年,袁隆平院士为施甸县亲笔题字“云南施甸—中国杂交水稻最佳繁育基地”;今年,袁隆平院士与施甸县签订院士工作站建站协议,计划在施甸挂牌院士工作站。同时,农民群众收入翻番,从原来传统水稻种植每亩收入2000多元到现在水稻育种种植亩收入达5000多元,成为脱贫攻坚的重要增收产业。
腾冲市聚焦“大健康”产业体系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腾冲聚焦“大健康”产业,把农业与工业生产,农业与旅游深度融合,促进一、二、三产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重点发展健康食品。以发展有机、生态、绿色食品为主,推动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基地化,积极打造“三品一标”生产基地。近期,计划以运动员健康食品基地为抓手,推出一批农产品走向市场。重点发展中草药。以成功申报全省“一县一业”示范县为契机,重点发展中草药产业,以万寿菊、银杏、红豆杉、滇重楼、石斛、美洲大蠊、黄精、草果等品种为主,打造100万亩中药材基地。推动园区变景区。按照“园区景区化、厂区景点化”的思路,以4A级景区标准,推进腾冲生物制药产业园建设,把企业打造成旅游景点。推动基地变景区。深化农旅结合,依托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建设,将规模农业种植基地打造成景区景点,将中成药、绿色食品、保健品、化妆品打造成旅游产品。
在实践过程中,腾冲总结出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荷花湾模式”“十里荷花模式”“公平模式”“江南模式”等,实现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发展要素互补、利益共享。
龙陵县全力培育特色农业产业
一是坚持种、加、销一体化打造万亩褚橙。龙陵县始终坚持规模化、工业化、标准化、生态化、品牌化的发展理念,建立了褚橙产业与村级集体经济、群众收入稳步增长的利益联结机制,探索出了一块土地带动增加土地流转、就业务工、产业反哺、集体经济创收等四份收入的“褚橙模式”。目前,共完成土地流转10238亩,种植10000亩,建成育苗基地1个、有机肥加工厂1个。2018年挂果3000吨,实现产值600万元;2019年预计挂果8000吨,预计实现产值3000万元。
二是坚持养、加、销一体化加快肉牛产业发展。龙陵县于2018年2月签约企业,实施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稳定脱贫项目,全面发展肉牛产业。项目计划投资20亿元,在龙陵县建设1条年屠宰能力30万头肉牛的屠宰生产线,1座5万吨熟食加工厂,1座1000吨生物制品厂,1座年加工30万张牛皮的皮革制品厂,1座年加工20万吨反刍饲料加工厂,5个万亩连片的草山(建设良种繁育和育肥生态牧场),1个500亩示范养殖基地,5个存栏千头的育肥场,2个存栏500头以上的云岭牛、西门塔尔等良种繁育场,以及建设现代化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活畜交易市场(电子交易平台)、特色小镇等项目。预计到2025年,实现全县肉牛存栏30万头,出栏10万头,牛肉产量2.5万吨,产值15亿元,年屠宰肉牛30万头,年加工牛肉5万吨,年加工牛皮30万张,年生产生物制品1000吨,年加工反刍动物饲料20万吨,销售收入50亿元的目标。目前已整合到位涉农资金4141万元,协调“政融保”支农融资1亿元、贴息专项贷款1亿元,专项用于扶持发展肉牛产业;共注册成立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10个,建设肉牛冻改点10个,落实肉牛标准化规模育肥场320个。
三是坚持种、加、销一体化加快石斛产业发展。龙陵县坚持走“市场主导、企业主体、政府扶持、群众参与、利益共享”的路子,不断巩固石斛产业基础,抓牢标准化建设、质量安全管理、产品研发、品牌培植、种质资源保护等工作。目前已形成了“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和“种植、研发、加工、生产、营销”为一体的石斛全产业链条。力争到2020年石斛鲜条产量达4000吨以上,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亿元以上,石斛产业从业人员达7万人以上。
昌宁县打造“绿色食品牌”重点是茶叶产业
按照云南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决策部署,昌宁县聚焦茶叶、水果、蔬菜、核桃、坚果、中药材、生猪、肉牛8个重点产业。计划用3年的时间,到2021年,力争把昌宁建成全省“昌宁绿色食品牌”主要生产地,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增幅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1.2:1以上;新增“三品一标”认证产品14个,其中绿色、有机产品13个;申报云南十大名品1个以上,区域公用品牌2个,全县绿色农产品产值达30亿元。
昌宁县打造“绿色食品牌”重点是茶叶产业。昌宁位于生产优质茶叶的黄金纬度北纬24度范围内,是全国、全省生产优质茶叶和弘扬茶文化的重要基地,特色突出,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全县茶园面积达31.33万亩,居全省第7位;茶产量2.7万吨,居全省第3位;综合产值28亿元,居全省第10位。目前,正在积极创建“一县一业”茶叶示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