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隆阳沪农商村镇银行

首页> 关于我们

区县动态

垒起经济跨越发展新高地

发布时间:2016-04-01来源:保山新闻网作者:宝 洁浏览字体:[      ]

这是一片创业新天地。无论是保山总体规划给它的定位,还是当下创业创新的平台建设,汇聚在这座功能区上的任务任重道远。这是全市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之一。以特色化、专业化、规范化不断改变着我市经济运作的模式,吸纳八方企业入驻项目落户,不断刷新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成绩单。 

走创新路 

产城融合机制创新 

“我们去年5月和这里签订合作协议,9月破土动工,12月投产,目前已做成了2000吨的纱线贸易,出口韩国。仓库无库存无积压,货款全部收回。下一步,我们酝酿将全国最大的植物染色基地建在保山。”在保山工贸园区山东德州恒丰集团保山恒丰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纺织车间,生产副总王志洪笑着对记者说。据了解,在全国各地这样的纺织企业中,目前已有33户在保山工贸园区安了新家。 

自2012年市委、市政府对保山工贸园区实行实体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来,短短3年多时间的快速发展,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托管区面积277平方公里的园区目前已有入驻企业106户,完成开发面积9平方公里。2015年,园区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3亿元,是托管前2070万元的10倍;工业总产值完成59.68亿元,是托管前21亿元的2.8倍。园区企业目前用工人数达8000余人。2013年,保山工贸园区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列为全国纺织产业转移试点园区、被省工信委评为云南省省级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2015年10月,被省政府批准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近年来,我市牢牢抓住国家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建设、把云南建成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等重大战略机遇,按照“工业发展园区化、园区管理实体化、产业发展链条化、生产生活一体化”的发展理念,创新园区机制体制,以企业集中、资本集聚、产业集群、土地节约来推动保山工贸园区建设。产城结合,工贸引领的现代化城市初具雏形,园区成为全市经济拉动的“火车头”、我市工业发展的主平台和重要载体。 

漫步园区大道,车辆穿梭,经济带上的建筑工地机声轰鸣,一幢幢楼房拔地而起,一家家企业开足马力加快生产……到处是一派忙转型、促升级、快发展的繁忙景象。“这不是传统的工业园,我们的目标是结合东城新区规划,努力形成功能齐备、产业齐集的园中园发展格局,依托南亚、东南亚和国内的消费市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力争形成真正有规模的产业集群,从而实现由‘传统工业园’向‘工贸新城’的转变。”保山工贸园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余佳介绍。 

为激活园区建设的内在动力,2012年2月,市委、市政府对保山工贸园区实行了实体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将部分市级经济管理权限授予园区,由原来的园区管委会、区政府、市政府三级审批变为一级审批,极大地提高了园区项目的审批效率和办事效率,入驻企业的工商注册、项目备案、环评、建设、土地等手续在园区即可一站式办理完成。同时,规范财税管理体制,通过财税分成方式促进园区发展。 

“目前园区重点打造的历史旅游仿古小镇‘汉营走马’进展顺利,一期主体工程已经完成,室外附属设施预计4月底前全部竣工。二期预计4月底主体全部封顶。”余佳告诉记者,“今年我们将围绕明确的重点产业,进一步加快园区水、电、路、排污、通气、通信、医院、学校、公租房、经济适用房等项目建设进度,抓好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完善基础设施等工作,不折不扣地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力争园区建设迈上新台阶,在全省工业园区中争先进位。” 

走特色路 

提升产业集聚效益 

作为全国最大的特种纤维行业领头企业的山东德州恒丰集团,自去年5月与园区签订合作协议以来,项目从洽谈到开工仅仅用了28天时间,从开工建设厂房到安装设备投产也不足10月,将“恒丰速度”带到了保山,也再次创造了我市项目招商、建设的“保山速度”。“保山恒丰纺织高端纺纱项目设计规模为年产纱锭15万锭,总投资3亿元,实现工业产值5亿元,能解决就业2000人。项目分两期,目前一期投产共建成标准厂房30000平方米,年产纱锭7万锭,已试车生产。”王志洪说。 

工业强则市强,工业兴则市兴。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保山由开放的末梢变为了开放的前沿阵地,市委、市政府在充分研究当前国家政策形势、产业发展态势及保山区位、生态、气候、能源等优势的基础上,将适宜园区发展的轻纺、云计算、建材、木材加工交易和五金机电小商品生产定为园区发展的五大主产业,并把发展大数据产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跨越发展的突破口和支撑点,在保山工贸园区规划建设“园中园”——保山国际大数据服务产业园。 

五大产业片区定位紧扣实际,布局各有特色。保山轻纺产业园重点布局和发展服装、家纺、产业用纺织品、鞋、箱包服饰等终端产品,并利用当地及周边地区原料资源,配套部分纺纱、织造和印染。保山国际大数据服务产业园以IDC产业布局为核心,建设面向全国的云储存仓库,数据灾备中心和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大数据存储、备份及信息交换枢纽。木材产业片区将为我市提供木材加工及交易流通服务、研发创新生产平台,集中管理散、小、乱的木材经营户。建材产业片区构建完善的生态循环产业链,更好地服务园区的建设工作。而五金机电小商品片区将建成具有一定规模和档次的五金机电交易市场,集展示、交易、办公、居家、仓储为一体的现代物流中心。 

企业在园区安家落户,必将解决部分群众的就业问题。目前,园区企业8000余人的用工人数中,有60%以上为周边群众,有效带动了周边群众的就地就业和增收。24岁的王莹瑞家住汉庄镇朱家村,之前在浙江一家生产电风扇的企业工作,由于城市建设家里房屋拆迁,她回保山在恒丰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找到工作。现在,她已经是带领9名工人负责粗纱精梳工作的管理人员了,月工资达2000多元。“我们住在公租房,工作很开心,挨家近能照顾老人小孩,还学到很多知识,我为自己能成为恒丰公司的员工感到自豪。”王莹瑞高兴地说。 

今年22岁的缅甸女孩乔娜娜第一次出外打工就到了保山。她在纺织细纱车间工作,月工资近2000元,略懂汉语的乔娜娜告诉记者,保山气候宜人,公司的管理很人性化,轮流上班,每天中午都有休息时间,还能住进单身宿舍,吃上工作餐,公司有专门的轮班长来指导技术和生活习惯,她希望自己能提前转正,成为技术能手。 

走示范路 

环境优化招商果硕 

“是当地政府的招商诚意和优良的投资环境、人文环境吸引了我们,让企业有信心在这块热土上扎根发展。”王志洪坦言,保山丰富的水电资源及南亚、东南亚等地的采购、运输成本和消费市场打动了他,更多是保山当地政府的诚意和效率让他们有了入园的决心。“我们的‘恒丰速度’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园区对企业很关心,解决问题很及时,基本都做到了当天回答不过夜。在道路、供电、供水等细节上也为企业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和帮助。”王志洪说。 

招商引资是园区建设与发展的生命线。我市始终坚持“一把手”、小分队、以商招商及专业招商等并进的做法,一改过去“捡到篮里都是菜”的观念,注重在项目研究、论证、筛选上作文章,从市委、市政府到县区建立了“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个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高位运作机制,着力引进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链,形成一个产业群。围绕确定的招商项目,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带队到发达地区招商,不断增强客商投资信心,确保项目招一个、建一个、投产一个。 

保山轻纺产业园已引进云南博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年产6000吨弹性纤维生产项目、天津天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年产4万锭纺纱项目、云南仁和恒丰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5万锭纺纱项目等大企业入驻。同时,分别与山东浪潮集团、北明软件、苏宁易购云南公司、安徽炎黄科技网络有限公司、上海助跑科技有限公司和西安大树云数据科技有限公司、三大通信营运商、铁塔公司等12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已有中国联通云南分公司、浪潮集团、大树云数据有限公司、炎黄网络、保山同舟共济等企业入驻园区,并在年内开工建设,2015年引进企业15户,引进到位资金19亿元。 

拓宽“走出去”的路子,也不忘服务本地企业,在市场闯荡多年的保山市弘泰包装印刷有限公司董事长艾国达深深感受到了园区服务对其事业发展的帮助。2012年他看到了本地蔬菜、水果远销运输所带来的纸箱包装的商机,在对保山工贸园区进行了解后,艾国达深信入园能促进事业发展,2013年8月他入园投资建厂。“把厂建到这里我放心,有问题都有帮处,现在公司年产纸箱620多万只,产值达5000多万元,员工有80多人,最远一单生意做到了缅甸。我们想把公司做大做强,在生产设备、技术上有提高。”艾国达说。 

工业开发、基础先行。基础设施是园区发展的硬环境,也是企业投资最重要的考量条件之一。保山工贸园区管理实体化运作以来,通过土地一级开发,自筹融资等方式,先后启动了园区“两横三纵”的水、电、路、厂房等基础建设,大大加快了园区建设步伐。目前,已累计投资36.67亿元建设园区道路、市政设施、标准厂房、公租房、供水供电以及绿化亮化等配套设施,33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成,220KV和35KV变电站已投入使用,青堡路、杨官路、沙丙路等道路已建成通车,启动建设了6140套公租房、汉营走马古镇、温泉度假区等员工住房、餐饮住宿、休闲娱乐、文化教育、卫生保健等生活服务设施。 

同时,园区大力推行一个班子、一支服务队伍、一个规划、一套政策、一套措施的“五个一”推进机制,采取项目全程代办和帮办制、制定项目推进日程表、建立项目推进倒逼机制等,出台了轻纺产业和云服务产业电价优惠、新型工业化发展专项资金和标准厂房出租出售管理办法等优惠政策,并由市政府出台了境外边民入境务工管理暂行办法,3年来为入园企业招工2000余名,为园区企业累计融资2750万元,切实帮助入园企业解决用工难、融资难等问题。 

科学谋划,砥砺前行,路越走越宽。“今后,我们将着力培养以纺织、服装、鞋、帽、箱包为主的轻纺产业和以数据灾备、数据服务、数据储存交易为主的IDC产业,力争把园区打造成‘云南省百亿园区’,推动园区经济发展。

关于我们|人才招聘|网站声明|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保留所有权利
沪ICP备06030408号 服务热线:4009962999 网站支持IPV6

沪公网安备31010102007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