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隆阳沪农商村镇银行

首页> 关于我们

区县动态

“我们为民族团结进步点赞”

发布时间:2016-08-05来源:保山新闻网作者:姜永华浏览字体:[      ]

七月的潞江坝,骄阳似火;七月的潞江坝少数民族人家,热情似火;七月的潞江镇民族村寨,民族团结进步,经济社会发展红红火火。 

7月13日中午,当省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立法调研组一行八人走进隆阳区潞江镇赧浒街头田惠农家乐,热情好客的老板(主人)立刻向客人们敬献了香茅草茶,接着女主人端来一大盘红彤彤的火龙果请客人品尝。暑气正旺的潞江坝,当天的气温达37度,众人随着香茶下肚和火龙果的品尝,顿时清凉了许多。见此,度假区管委会负责人蔡永胜风趣地对在场的女同志说,香茅草茶吃了既解暑又美容,特别适合女同志;这里的火龙果从里到外都是鲜红的,女同志吃了火龙果就不用打口红了。在边吃边聊的过程中,调研组还兴致勃勃观看了该户人家经营的以竹编为代表的民族特色旅游产品,并询问了价格和销路。 

行走在充满浓郁傣家特色的赧浒自然村里,看到经过民族特色村寨项目带动后的赧浒107户傣族人家中有21户人家先后办起了农家乐、农家旅馆和手工艺品制作,随着全村旅游业的兴起和以火龙果为代表的热带水果支柱产业的培植,全村家家有支柱,户户有产业,去年人均纯收入8500元,居潞江坝前列。在该村农户王庆杰办的龙美傣味园里,笔者还了解到,老王的农家乐由于地段好、环境优美,家庭收入连年翻番,去年农家乐纯收入达20万元之多,这还不算火龙果、龙眼、芒果、荔枝的收入呢。谈到当前的生产生活,村委会党总支书记罕广清说,赧浒自然村以农家乐为代表的21户经营户户均纯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赧浒村人均3.4亩耕地,全都种植了热带水果,销路不愁,家家的小日子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了。听到这里,众人都竖起了大拇指。省民宗委副主任马开能马上见缝插针地说,民族团结进步必须有产业支撑,赧浒是个典型。可以预见省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立法后,促进民族团结进步进一步有法可依,全省民族地区的发展会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下午4点多,众人又来到了距离潞江镇政府11公里芒颜村德昂族那线自然村。芒颜村是一个多民族聚居村,全村共有9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596户、2003人,居住汉、傣、傈僳、德昂4个民族。其中全国人口特少民族德昂族135户,527人。 

2006年以来,中央、省、市、区加大对人口较少民族芒颜村3个德昂族村寨的资金扶持力度,共投入资金3211万元,村民投工投劳资金1232万元,从道路、农田水利、人畜饮水、文化、教育、安居房、种(养)殖业、美化、亮化、特色居民新建等方面进行了重点扶持。全面完成了村内主、次干道路硬化;建成了村民文化活动室;扶持咖啡套种坚果1800亩;良种黄牛项目扶持313头,良种黄牛通过不断培育,如今户均发展到4头以上;扶持了德昂族水鼓舞蹈队及培养了德昂族民间文化传承人;扶持了王洁兰德昂族服饰合作社发展,同时还实施了村容村貌整治、墙体加固(粉刷)特色民居改造等入户项目建设。 

调研中,调研组进村入户,进牛棚,下菜地,参观德昂族服饰合作社。在村寨里,看到一幢幢民族特色鲜明的德昂民居拔地而起。在集中饲养的牛圈里,他们了解到,在各级各部门的支持下,德昂群众户均养殖西门达尔种母牛2—3头,成功后年至少出售商品牛1—2头,收入上万元。最多的养牛16头,每年养牛收入7—8万元。 

在农户董启良家,笔者了解到通过各级的扶持和发展产业,靠养牛、种蔬菜以及种植坚果、咖啡等,全家供出了一名中专生,且已在镇国土部门就业,去年还建盖了200多平米的水泥楼房,其妻还创办了德昂服饰专业合作社,当上了隆阳区政协委员。在他们家的厨房里家笔者看到房梁上挂着火腿,冰箱里储藏丰富,有肉有蛋,有自己种植外销西红柿、大辣椒、黄瓜。在采访中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几年来芒颜德昂族自然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特色产业逐步形成规模;养殖业大发展,村民投入生产干劲十足,达到了全村共同发展、共同繁荣进步的良好局面。 

对此,省政府法制办副主任赵祖莹深有感触地说,这是民族团结进步的一个缩影,本次调研对下一步的立法修改完善工作启发良多。深受感染的省人大法工委副主任紧接着问,我们该不该为他们点个赞,众人齐声说,点赞!点赞!

关于我们|人才招聘|网站声明|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保留所有权利
沪ICP备06030408号 服务热线:4009962999 网站支持IPV6

沪公网安备31010102007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