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隆阳沪农商村镇银行

首页> 关于我们

区县动态

奋力提速高质量跨越发展——保山市市长杨军谈推进现代化大城市建设

发布时间:2019-02-08来源:新华网作者:林碧锋浏览字体:[      ]

云南省保山市市长杨军近日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保山将聚力建设“山水田园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开放创新之城”,在建设现代化大城市的新征程中奋力提速高质量跨越发展。

记者:作出建设现代化大城市的决策部署是基于什么考虑?

杨军:城市的现代化,就是实现城市物质、管理和精神生活的现代化,它不仅标志着富足,而且体现着文明。城市必须达到一定的规模才可能实现现代化,这是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保山提出建设现代化大城市,既是顺应保山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也是推进保山高质量跨越发展的有力手段。

首先,保山有建设现代化大城市的历史传承。保山虽然地处边疆,却是开发较早的地方。在历史长河中,保山曾一度是滇西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按当时的标准衡量,可以说是大城市了。这说明,保山具有建设成为现代化大城市的空间、历史、文化、文明等基础,保山人民具有建设现代化大城市的智慧沉淀。

其次,保山已初步具备建设现代化大城市的基础。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是现代经济发展的趋势,更是推动发展的主要动力。近年来,保山正在经历以工业和城市加快发展为主要动力催生的经济变革和社会变革,经济发展速度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不仅如此,保山主动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的区位优势、主动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后发优势、以“51+49”“10+3”等为标志的改革创新优势正变得越来越清晰,保山跨越发展前景可期。与此同时,保山“小城带大市”的发展格局,对高质量跨越发展的制约也越来越明显。依托现有基础,加快建设现代化大城市,改变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不仅能充分发挥保山优势,形成高质量跨越发展的新引擎,更是顺应全市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重大决策。

再者,建设现代化大城市是贯彻落实云南省委、省政府对保山发展要求的具体举措。省委、省政府要求保山“要努力争当全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把保山建设成“山水田园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开放创新之城”。对《保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的批复中,更加明确了保山“山水田园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开放创新之城”的城市定位,要求保山“充分发挥保山市作为滇西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区域整体发展水平提升”,保山到2035年160平方公里、160万人口的城市规模获得了支持。我们提出建设现代化大城市,把它作为全市当前及今后发展的奋斗目标,以此来统筹谋划打赢三大攻坚战、打造“三张牌”等全局工作,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对保山发展要求的总抓手。

记者:保山打算如何实现建设现代化大城市的蓝图?

杨军:保山建设现代化大城市,主要目标就是建成“山水田园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开放创新之城”。具体分三个阶段:2020年出形象、2025年成规模、2035年达目标。

2020年出形象,主要任务是:中心城市达到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标准;编制完成中心城市遗存遗迹保护规划,全面完成南方丝绸古道南亚廊道保山段资源普查工作;“一线两园”产业聚集、开放创新平台更加完善。初步实现从“小城带大市”向中心城市和腾冲市“大双心”引领的格局转变。

2025年成规模,主要任务是:城市功能和空间布局更加完善,“阡陌有序、田园美丽、河湖清澈、土壤肥沃”的山水田园城市基本建成,中心城市遗存遗迹得到较好保护,南方丝绸古道南亚廊道保山段资源研究与利用工作取得成果,“一线两园”对跨越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加强劲,“双心带动、全域共荣、城乡协调”的发展格局全面形成。

2035年达目标,主要任务是:把保山中心城市建成规模160平方公里、聚集160万人口,辐射南亚、东南亚的滇西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大城市,全市建设成为创业宜居、文化繁荣、生态优美的对外开放合作、对内协同创新的城镇集群。

今年保山将以现代化大城市建设谋划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两轮驱动、同向发力,奋力开启高质量跨越发展新局面。建设大城市,事虽难干则必成;实现新跨越,路虽艰行则必至。我深信,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关于我们|人才招聘|网站声明|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保留所有权利
沪ICP备06030408号 服务热线:4009962999 网站支持IPV6

沪公网安备31010102007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