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保山市国内生产总值、公共财政收入、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2009年的2.32倍、2.98倍、1.58倍、2.47倍。尤其是今年以来,在全国、全省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实体经济困难的不利形势下,保山市主要经济发展指标增幅仍居全省前两位。“保山市这几年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开放型经济发展、民生保障和社会事业发展、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基层党建等工作有亮点、有特点、有成效。”保山市各项工作得到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
追本溯源,成绩的背后是近年来保山市深刻认识管党治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始终以敏锐的政治意识、清醒的政治态度、迎难而上的责任担当,紧紧围绕保山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使全市党的建设、组织工作和纪检监察工作,在破解难题中前行、在开拓创新中奋进,为推动保山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组织保障和纪律保障。
“严”字当头持续不断狠抓作风
保山市深刻认识到作风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作风问题的顽固性和反复性,从2010年起,在全市各级党员干部中以“三查三看”、“四比四促”、“一教育五行动”、群众工作“六项制度”、领导干部蹲点、“一把手”抓落实等举措,结合形势的变化、发展的需要,坚持从细处入手,向实处着力,一环紧着一环拧,一锤接着一锤敲,以锲而不舍、弛而不息的决心和毅力,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始终树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理念,紧紧围绕深入持久转变干部作风、一以贯之做好群众工作这条主线,保山市提出“1+7”分类指导、分类实施方案,为全省提供了借鉴,其坚持用改革思维解决群众反映强烈问题的做法得到中央肯定。
会议减少了、文件简短了、干部进村入户更勤了、访贫问苦的更多了、排忧解难的更实了……一系列措施的有效实施,让领导干部的作风有了很大转变,也促使了腾冲县猴桥三岔河移民搬迁、施甸县娲女温泉治理、隆阳区红花社区征地拆迁、昌宁县橄榄河治理、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等一大批“老大难”问题迎刃而解。同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保山市创造了“6995”信息平台、中心城市综合管廊建设、棚户区改造、“山邑模式”、腾冲政务服务中心、施甸司法大调解等一批全省乃至全国叫得响的经验和品牌。
“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启动后,保山市结合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到云南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对保山工作提出的要求,坚持“坐不住、慢不得、等不起”的精神状态,以“比学赶超”为核心,部署开展了“实现新跨越、争当排头兵”大讨论活动,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省的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大讨论使全市各项工作方向更加明确、目标更加集中、任务更加具体,为保山市社会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形成了求真务实、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干”字为先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保山市始终坚持好干部标准,着眼保山事业发展的需要选干部、用干部,突出忠诚干净担当、“不让老实人吃亏”和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的用人导向,“五湖四海”找干部,不拘一格选干部,大胆探索用干部,从严从实管干部。优先从具有乡镇党政领导和基层工作经历的干部中选拔处级领导干部,格外关注长期默默无闻、埋头苦干、不事张扬的好干部。
“在选拔干部中,我市坚持唯才是举、量才使用,大力培养、大胆使用优秀年轻干部,有计划地把年轻干部放到急难险重岗位、工作条件艰苦地方、乡村基层进行磨炼;坚持从严教育、从严管理干部,制定出台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一个意见、五个办法’、领导干部婚姻变化报告、非领导干部职务管理、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科级公务员记实考核等办法措施,动真碰硬,严格执行制度。”保山市委书记李正阳说。
在从严管理干部的同时,保山市真心实意关心干部,及时了解干部所思所想所盼,竭尽所能为干部排忧解难。全市上下形成了“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位置”的良好政治生态。
“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兢兢业业工作的老实人受关注、受尊重、受重用,耍滑头、做虚功、拉关系、搞奉迎的人没有市场、没有位置、没有地位,以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导向。”几年来,无论是县区、还是市直单位,无论是人多的部门、还是人少的部门,都选拔了干部。
近年来,保山市还紧紧围绕“六大战略”、“四化五加强”、“五基地一中心”建设等重大工作部署,有计划、有步骤推进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持续实施“桥头堡建设干部培训工程”、干部人才“双百培训”计划,与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合作举办县域经济、园区经济、投融资管理、旅游产业、现代服务业、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等专题培训班,每年培训干部1000多人次;依托各级党校和杨善洲干部学院大力加强各级干部的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
“廉”字打底强化监督执纪问责
如何立足本职,通过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纪律保障,实现良好政治生态保障经济持续强劲发展?多年来,保山市按照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部署要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认真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不断深化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主业,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坚定不移惩治腐败,弛而不息纠正“四风”,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
出台《保山市纪检监察机关对领导干部改进工作作风监督检查的若干规定》、《关于规范领导干部办理婚丧喜庆事宜的暂行规定》等,持之以恒纠正“四风”,坚持不懈正风肃纪;推行《保山市党政主要领导“四不直接分管”和“末位表态”制度实施办法(试行)》,实行副职直管、正职监管工作模式,限制“一把手”权力,防止“一言堂”甚至“一手遮天”现象发生……近年来,保山市针对制约领导干部权力行使这一重点,连续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性制度,把权力关进了制度的笼子,让“为官者不再任性”。
同时,保山市坚持抓早抓小,充分运用约谈、函询、诫勉谈话、廉政考试、明察暗访、警示教育等抓早抓小的措施,特别是今年以来,保山市纪委分别对各县区、园区、市直各单位党政正职、纪委书记、纪检组长共111人开展了两轮“全覆盖”约谈,做到教育关口前移、提醒招呼在前。在元旦、春节、端午、中秋等重要时间节点,通过报纸、刊物、网站、微信公众号、手机短信等平台反复重申相关纪律,给领导干部常敲警钟,真正做到监督常态化。
保山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通过不断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推动干部作风转变,形成了“把握三个节点(切入点:纪检监察;结合点:监督执纪问责;聚焦点:再监督再检查),围绕五个清单(权力清单、负面清单、责任清单、问题清单、项目清单)、贯穿一条主线(保障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着力解决五大问题(乱作为、不作为、不懂规、不守纪、不会为)的“3515”纪检监察保山模式,呈现了保山市纪检监察以转作风促跨越发展为魂、以高执行力为特征、以学习型组织为载体、以问题为导向,聚焦监督执纪问责、抓早抓小、正风肃纪的保山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