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召开的保山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获悉:近年来,保山市集中力量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攻坚战,生态文明理念深深扎根于保山大地,生态文明建设和污染防治取得显著成效。
生态保护修复成效明显。从严抓实生态保护修复和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先后完成生态红线管控、流域生态补偿等90多项改革任务,东河治理提前一年实现水质脱劣目标,累计治理历史遗留废弃矿山263个图斑,实施草原生态修复治理8.59万亩,石漠化土地治理19.68万亩。保山市被国务院通报为全国“环境治理工程项目推进快,重点区域大气、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明显”的9个城市之一;被生态环境部通报为“2022年度生态环境领域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典型经验做法”的31个地区之一。
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围绕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全力打好7个标志性战役,集中攻克老百姓身边的生态问题。颁布施行《保山市乡村清洁条例》《保山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稳步推进《保山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条例》等地方立法工作。生态环境实现了从“伤筋动骨”到“脱胎换骨”的蜕变,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比例达97%,22个国控、省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100%,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和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措施覆盖率100%,森林覆盖率接近70%。保山市、昌宁县被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腾冲市入选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生物多样性保护亮点突出。筑牢高黎贡山生物生态安全屏障,全面构建起资源巡护、森林防火、跨境合作、科研监测、智慧防护“五张保护网”,高黎贡山生物生态安全评估达到最高等级Ⅴ级。积极参与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腾冲作为全省唯一县级行政区在大会上分享“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案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构建了14处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高黎贡山被纳入国家公园总体布局,全市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种数保护率、典型生态系统保护率均达到90%。
绿色低碳发展加快推进。全市绿色能源发电量占比100%,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59%以上;全市电力装机达333.68万千瓦,年发电能力达85亿千瓦时,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00万吨。单位GDP能源消耗量从2012年的1.0638吨标准煤/万元下降到0.5219吨标准煤/万元。在全省率先形成从工业硅到多晶硅、单晶硅的绿色硅前端产业链,保山成为全省第一大多晶硅生产基地、第二大单晶硅生产基地、第二大工业硅生产基地。扎实推进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城乡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生态绿色成为保山最具魅力的标识。
污染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城市污水处理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村污水处理探索新路径,全市城乡垃圾处理水平有效提升,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迈出新步伐。
下一步,保山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绿色作为保山的底色,把生态作为保山的业态,算大账、算总账、算综合账、算长远账,按照“保护为先、治污为重、扩绿为基、强基为纲、转型为要、发展为本”的总体思路,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攻坚战,为深入实施“3815”发展战略、推进保山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生态支撑,积极争当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