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隆阳沪农商村镇银行

首页> 关于我们

区县动态

党声传山乡 政策进农家

发布时间:2016-10-21来源:保山新闻网作者:周应果浏览字体:[      ]

“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7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这个声音第一时间传遍了隆阳区瓦渡乡的村村寨寨,山头水尾。

瓦渡乡以农村大喇叭为平台,开展“群众点党歌”活动,真正发挥农村大喇叭“乡村收放机”的作用,将党的声音传到千家万户,以点带面,已在清水沟小组架设大喇叭8个,在瓦渡社区等八个村委会所在地设立了8个调频广播收扩点,覆盖19个村民小组,2000户群众,5000人,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点赞,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末梢堵塞”。

喇叭按时响,唱好主旋律。瓦渡乡的大喇叭实现定时定点,专人管理。村委会所在地的调频广播收扩点由广播公司远程控制,其余调频广播收扩点未能覆盖的村民小组,由村民小组长按规定时间义务在大喇叭上播放红歌和学习内容。比如清水沟,走进广播室,广播播放制度醒目地贴在墙上。周一到周日天天都是广播日,每月由一位小组长负责,每天早上7点半到8点,中午12点到12点半,下午6点半到7点三个时段播放广播。清水沟1组的小组长杨绍彩告诉记者“只要广播按时响,村民就知道我们都在干着事,这个村的主心骨都在忙碌,虽然有点忙,也没有什么报酬,但我很乐意,因为这让我们的村子更有凝聚力”。2组的小组长杨学林也深有感触“刚开始播放广播,个别群众还会说吵,几个月下来,如果哪天开迟了,村民们遇到都会说怎么还不放广播?广播已逐步成为我们村庄的一部分啦!”

喇叭接地线,政策进农户。老百姓常说“党的好政策多了,但是了解的不多”。“不怕不能享受,就怕不知道”。“让我去开会,去学政策,我文化水平不高,学也难学懂。”在瓦渡乡平场子村清水沟党支部的“两学一做”党员讨论活动上,69岁的老党员杨文春提出“现在的广播,除了通知开会,都不怎么响,能否播放些政策和红歌?”党员们你一言我一语热烈地讨论起来,并把相关意见呈送到了乡党委主要领导手里。瓦渡乡的领导干部通过认真调研,发现党的各项惠民政策、环境整治、社会保障等涉及群众利益的政策法规,单一通过传统的制作宣传展板、发放宣传单,即使群众看见了、听见了,拿到了,但政策却不一定能真正了解。瓦渡乡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发挥党员带头模范作用,用好用活农村大喇叭,将文件、政策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播放出来,让党的声音真正入群众之脑、群众之心。清水沟4组组长杨光明说“过去的广播是通知去开会,现在的广播是我们先把长长的文件消化了,然后用我们的话讲给老百姓,我们不会普通话,但老百姓听得懂啊,真正能提高群众的认识。”

红歌声声唱,提振精气神。在瓦渡乡的“党声进万家”工程里,有一个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参与度和兴奋点的举措,就是红歌群众可以自己点。村里把中宣部推荐的100首歌唱中国共产党、歌唱伟大祖国、歌唱人民的红歌曲目和广播播放人员的名字粘贴在公共醒目的位置,村民们可以通过打电话或直接到广播室的方式点播自己喜爱的歌曲。杨周先是清水沟的党员,也是第一个打电话点播歌曲的人,他点的第一首歌是《社会主义好》,他说“村民自己可以点歌,这个在过去想都不敢想,现在可以实现了,我是党员,要带头点,不仅是自己喜欢听,也是希望更多的村民能参与进来,让我们的村子少一点死气沉沉,多一点激情活力。”走进喇叭已经建好的村庄,一首首熟悉的红歌振奋人心,村民们走在路上哼着,劳作在田间地头哼着,这些旋律成为村民们寓教于乐的重要一部分。

党声传山乡,凝聚正能量。瓦渡乡的“党声”传播,一方面内容全,广播内容设“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专题、红歌欣赏、农村实用法律法规解读、村民道德素质讲堂四大板块,内容涉及了时政、宪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民法、婚烟法、人口计划生育法、中华传统美德、科学文化、移风易俗等方方面面。另一方面覆盖宽,瓦渡乡采用一次规划、分步实施、以点带面的建设方式,先在平场子清水沟和十个村委会所在地建设试点工程,再逐步铺开建设,力争年底全部实施完成,实现全乡139个村民小组全覆盖。平场子村主任杨绍进说“农村人事情多,经常开会耽误时间多不现实,并且人员范围窄,用喇叭,大家可以边听边干活,学做两不误,并且人人可以听,真是一举多得。”闲下来可以看电视,忙起来可以听广播,让老百姓坐在家里,走在路上,在田间劳作时都能听广播、学政策、唱党歌。全乡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进一步引领农村新风尚

关于我们|人才招聘|网站声明|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保留所有权利
沪ICP备06030408号 服务热线:4009962999 网站支持IPV6

沪公网安备31010102007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