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保山市打破公务员考核“一锤子买卖”定结果、一次性测评定等次的壁垒,将平时考核与现场考核并重,切实强化考核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操作性,更加准确、全面、客观地了解干部、识别干部、激励干部。
从年终“一锤子买卖”,到平时考核“结绳记事”
“年底总结写得好不再是评先争优的主要标准,提高‘绩’的权重,就是要树立以实绩论英雄的考核导向。”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公务员局局长王晓江介绍。公务员平时考核、现场考核的结果“贯通”年终考核结果,与干部的评先评优、选拔任用、职务职级晋升等多项内容挂钩,工作干多干少、干好干差,不再一个样。
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建立日常考核、分类考核、近距离考核的知事识人体系,聚焦“怎么考”“考什么”“怎么用”,突出顶层设计、目标导向、示范带动,积极推行“记实式”平时考核模式,不断激发公务员队伍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当面锣,对面鼓”调研考察,双向印证精准“画像”
“2022年度在你们单位的平时考核中被评为‘好’等次的是哪几位?您认为他们的考核结果与实际工作成效相符吗?他们有没有做得比较突出的几项工作?”市委组织部干部二科科长杨兆明在腾冲市干部队伍建设调研中对年度考核结果进行双向印证。为加强对干部日常工作的了解,通过群众掌握干部的口碑,检验干部是否工作落实到位,保山市委组织部实行“组工干部联系点制度”,将全市95家考核单位列入联系范围,通过参加重大会议活动、与干部谈心谈话等,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地了解考察干部的政治品德和政治素养。
“我平时做的都是不显山不露水的工作,2022年度能被评为‘优秀’是组织和同事对我的肯定,让我更有目标、更有动力了。”王丽华在隆阳区人民法院负责组织人事工作,与办理案件的法官同事们相比,工作的“显眼度”不高,但她做事认真踏实,在平时考核中业绩突出,多次获评最高等次,2月份被提拔为副科级领导干部。近年来,全市通过“双向印证”发现并常态化储备优秀年轻干部350余人,从源头上提升干部识别清晰度、推荐精准度、选用契合度。
考核结果对应“年检报告”,鼓出“士气”奖出“干劲”
为解决综合考核中存在的重考核结果、轻过程管理,重位次排名、轻考核运用等问题,保山市以实地反馈“后半篇”文章为突破口,实行逆向链条式挂钩法,将领导班子和党政正职年度考核等次、单位公务员年度考核优秀比例等一系列干部考核结果与单位年度综合考核得分挂钩,统筹运用干部调研情况深入开展综合分析,一一出具“年检报告”,持续推进要“结果”向要“效果”转变。
“以前大家都认为年度考核是走过场,不管干得好不好,就是那么几个人得优秀,所以积极性不高。但在2022年度公务员考核中,我们单位年度综合考评为‘优秀’等次,公务员年度考核优秀等次比例从20%提高至25%,大家都深受鼓舞,深切感受到组织的鲜明导向,投身乡村建设的干劲更足了。”又到年终考核时,隆阳区杨柳乡党委副书记濮周雁道出了规范年度评优比例调整工作的意义。
“保山市将不断完善公务员考核评价体系,引导公务员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推动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局面,不断凝聚干事创业奋进力量,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走在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