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始终把县域经济发展作为事关保山发展全局的重大事项来推动,坚持“八策兴县”举措,坚决打好县域经济战役,县域经济发展呈现你追我赶、争先进位的良好态势。
“十二五”以来,各县(市、区)把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作为稳定县域经济增长的关键一招,抓好左右经济发展态势、带动力强的重大产业项目,抓好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项目,抓好改善民生、优化环境、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的重大社会事业项目,把县域经济发展的着力点落实到具体项目上。“十二五”末,全市5个县(市、区),生产总值超过50亿元的由2011年的2个增加至2015年的5个;地方财政总收入超过5亿元的由2个增加至5个;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超过2万元的由无增加至5个;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6000元的由无增加至5个。2012年和2013年腾冲市连续两年被表彰为先进县;2014和2015年隆阳区连续两年被表彰为先进县;2014年施甸县被表彰为进位县。
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强化项目储备,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等一系列国家战略,抓住国家深入推进实施新型城镇化以及开展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等机遇,充分衔接国家、省和市级各项专项规划,做好全局性、战略性、基础性项目的谋划工作,筛选和包装一批拉动力强、利长远、增后劲的重大项目,形成“谋划储备一批、论证审批一批、建设竣工一批、补充完善一批”的项目滚动推进格局;强化前期服务,认真排查制约项目落地、开工建设的具体原因,逐一研究分析,找准问题症结,下大力气加以解决;推行市县联审联批、市级部门并联审批和联合竣工验收机制,建立重大项目审批核准快速通道,加快推进规划选址、用地预审、环评审批、审批核准等前期工作,促使项目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强化要素保障,进一步加强与金融、债券、基金、保险等金融机构的衔接沟通,建立贷款融资需求项目储备库,加快构建双边或多边协调机制,通过政银企合作、推行PPP模式、设立引导基金等多种方式,形成“政府投资+金融资本+民间资本”联动合作机制,推动项目多方式、多样化融资,有效缓解项目建设资金短缺压力。
加快重大项目建设。狠抓以“五网”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的项目投资工作,力争今年全市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以上,增速排在全省前3位。
路网方面,加快推进东南过境绕城高速公路、国道G320线保山境内段改造、保山至泸水高速公路、缅甸密支那至班哨公路建设;建立6000万元市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前期工作资金使用滚动池,围绕“县县通高速”目标,开工建设昌宁至保山、施甸至保山、腾冲至猴桥、腾冲至陇川高速项目;加快大理至瑞丽铁路建设,争取开工建设大瑞铁路联通腾冲猴桥铁路,配合争取保山至泸水铁路项目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发展规划研究项目并开展前期工作;开工建设保山中心城市有轨电车项目。
航空网方面,全力推进“两场一基地”机场网络体系建设,完成保山机场改扩建项目前期工作并开工建设,加快推进腾冲机场二期改扩建和航空口岸建设,开工建设昌宁通用机场,实现保山、腾冲机场旅客吞吐量2018年达150万人次以上。
能源保障网方面,围绕将保山打造成“清洁能源基地、天然气利用示范区、区域性电网互联互通枢纽”的目标,启动实施国家级天然气利用试验示范区工作,争取获得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快推进施甸、腾冲、龙陵天然气支线工程建设,开工建设水长工业园区天然气综合利用工程和压缩天然气加气母站建设项目;抓好全省电力体制改革个性化改革试点工作,推进500千伏永昌输变电工程开工建设,完善220千伏骨干电网,统筹推进保山电网建设和境外电力合作,启动电力互联互通工程建设,力争到2020年电力装机265万千瓦。
水网方面,实施水源工程网、城镇供水工程网、农村供水工程、农田灌溉渠系工程、污水处理网等工程,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加快推进施甸红谷田水库、腾冲花园水库等4座中型水库及施甸旧寨水库、腾冲大坡水库等13座小型水库建设,开工建设昌宁立新、腾冲地盘关等中型和一批小型水库、右甸坝中型灌区和水系连通等工程项目;加快推进龙陵、施甸2个县城供水工程,开工建设保山中心城市青阳水厂二期及第三污水处理厂、腾冲市和昌宁县城市供水扩建工程,新建潞江、由旺、猴桥、勐糯、柯街等10个建制镇供水工程。
互联网方面,围绕实施“宽带保山”、“数字保山”、“智慧保山”,抓好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创建工作,协同推进光纤入户、3G/4G/5G网络、“光进铜退”和网络双向化改造等通信设施建设,扩大4G网络、光纤宽带网在农村的覆盖范围,提升网络服务质量,以网络的宽带化和融合化拉动三网合一、两化融合,促进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服务业加快发展。实现城镇光纤接入能力达100Mbps,行政村光纤接入能力达30Mbps,使互联网普及率达6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