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施甸生活了多年的农民詹凤伟来到旧城乡大山村万家欢龙塘寨基地。他发现,入驻不到半年的万家欢蓝莓基地上,新种植的蓝莓已经挂果成熟。在喜出望外之余,他以一条微信将“龙塘寨的蓝莓熟了”的消息传遍朋友圈。
2015年,施甸县县级四班子先后两次走进云南最大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集团万家欢公司,并做出承诺,主动帮助公司协调好农民土地经营权转变为公司管理权的流转工作,以扶上马、送一程的模式推进农业产业发展。
多年来,属于干热河谷气候的旧城乡以蔬菜种植而著称,但是仅局限于狭窄的坝区。去年,随着云南万家欢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的入驻,施甸县的旧城乡迎来了新的产业发展机遇。
说起旧城乡的大山村委会龙塘寨村民小组,施甸人都知道这是全县甘蔗种植第一大村。 以前,山上都是大片的甘蔗,但是,随着种植人工成本的增加、糖价的下跌,老百姓种甘蔗已经成了赔本的“买卖”。县政府在帮助老百姓开发新产业之时,还把新理念、新思路和新模式注入产业开发。万家欢公司入驻施甸后,该县采取政府投入51%的股份,农民把土地资源变股权,农民变身产业工人,与公司投资合作,以三股合一的模式,发展高效产业园区、农民就业园区以及职业教育园区的三区合一示范基地。如今,曾被赞美为甜蜜的事业的甘蔗地,已被一棵棵长势良好的蓝莓树代替,园区内挂着果的、开着花的蓝莓正迎风摇曳,成为了山间最亮丽的颜色,三区合一示范基地交出了漂亮的答卷。
去年,施甸县政府主动帮助万家欢集团在旧城乡流转土地1万亩,建设蓝莓基地。“公司依据这里的蓝莓比其他地区的生长期短,可以提前1个月上市,丰产期的蓝莓每亩纯收入能达到2万元。”基地负责人姚永平介绍,目前,万家欢集团以每亩300元至400元的价格,在施甸流转土地20600亩,建设集生态种植、农业观光、特色旅游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种植观光园。
令姚永平想不到的是,蓝莓成熟提前上市不是一个月,而是70天左右。现在,公司已在木老元乡、摆榔乡、旧城乡、酒房乡、万兴乡、何元乡、老麦乡等地规划种植特色水果8万亩,采取公司+基地的模式,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为枯柯河流域片区、高寒山区特色产业发展建设提供支撑保障。为解决搬迁群众对土地流转的后顾之忧,施甸县采取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改革办法,由政府依托实体融资公司统一流转土地,再按市场价格统一承租给企业发展现代农业,对搬迁农户的土地进行统一经营以及对搬迁居民实现园区就业,把传统的农民变为产业园区的股份制工人。
去年6月万家欢公司初到旧城开始投资时,5000亩土地已经被政府协调完成,基地水、电、路等设施,由政府安排相关部门现场实施。公司在投资环境得到保障的同时,快速实施示范基地建设,启动了一个走高端市场的四季果园的打造。
据旧城乡大山村党总支书记赵家富介绍,万家欢是一家带着市场进来,培育产品出去的企业,公司入驻后,村民们成为了公司的产业工人。仅半年的时间,公司种植的蓝莓就上市了。在基地现场,赵家富介绍:“万家欢公司进驻龙塘寨后,推行的理念就是,帮助培训一个人,让这个人带领全家人就业,建设一个基地,让整个区域抱团走产业集团化发展之路,在施甸建设多个基地,打造出了一个走高端市场的产业航母”。
现在,施甸县的木老元、摆榔、酒房、老麦等乡政府已经开始跟万家欢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眼下在施甸,还有农民主动把自己的资源投入产业开发,用家庭农场的发展模式把农村资源变股权、管理权变经营权,民间资本投入产业作为原始股份,让资金变股金的方法与万家欢公司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