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校保山市第一中学高一、高二年级2000多名师生,顺利迁入历时三年在保山中心城市东山脚青阳片区打造的新校区内。至此,备受市民关注、事关万千家庭的大事最终尘埃落定。在东城区青华湖建设、棚户区改造逐渐显露新貌之际,作为率先开展东迁项目建设之一的保山一中新校区易地搬迁,进一步揭开了保山中心城市建设成果的面纱。自2012年市委、市政府启动中心城市建设工作、率领全市人民积极投身新保山建设以来,经过近4年的努力,保山城镇化与产业园区建设初期成果已崭露头角,一座崭新的城市正在崛起,显现出强劲的生机与活力。
驱车沿着崭新宽阔的保岫路延长线向东驶去,不到20分钟,便轻松地从保山老城区抵达中心城市东山脚下。昔日静僻的丘陵缓坡原貌已不复存在,渐行渐近的东城区令人耳目一新:规模初显的青华湖永子棋院,错落有致的棚户区建造楼群,主体已完工的保岫东路综合管廊,设施完备的保山一中新校区,全力在建的沙蒲公路等以崭新隽永的姿态呈现在眼前。许多市民来来往往,1路、13路公交车穿梭其间。几年前市人大代表视察中心城市建设时提出的“中心城市建设要三年出形象五年出规模”的愿望正逐步变为现实。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站在建设美丽保山美丽家园的高度,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重点解决好“一路”、“一河”、“一湖”、“一园”建设的 “四个一”工程及“山水田园一幅画、城镇村落一体化、城镇朝着山坡走、田地留给子孙耕”等要求,将“特色城镇化”和统筹城乡发展作为重点战略和“四化五加强”的工作措施来抓, 省内外多家建筑企业在这里披星戴月、风餐露宿、努力奋战,各部门间相互沟通协调配合,基础设施建设得以全力推进。
安居是根本。新城建设,不可避免地产生一批失地农民。“政府对我们很关心,失地农民也是城市建设的受益者。” 中心城区红花一期小区群众对记者说。老百姓在居住环境、就业再就业、就医就学等“衣食住行”方面的问题都得到了较好解决。在住宅方面,2013年第一批因新城建设被整体拆迁的红花村棚户区已建好并分配入住。如今,村民新房的风格、样式、布局都与设计最新的漂亮小区相同,每家都分到一至四套新房。村民王贵荣就用两间破旧的土基房换了一套120多平米的楼房,“我们进城,不用为修房建房发愁。诺,三室两厅两卫,三个人一人住一间,热水澡天天洗,做菜用电磁炉,太方便了。”王贵荣说。
居住环境的改变,更多的是带来了生活理念的转变。在小区院内,记者见到20多位搬迁群众广场舞跳得正欢,“每天吃了晚饭都下来跳,以前没事就喜欢‘冲壳子’,现在爱跳舞,打工回来跳一跳,对身体好,身材也好!”搬迁户张桂英笑着说。76岁的李大妈每天都要下楼来晒太阳,“每月有低保领,儿女在附近打工,田里苦一辈子,现在也像城里人了。”李大妈开心地说。小区内除了配置物业管理服务中心,还有3月中旬就要开学的隆阳区幼儿园红花分院。而其他超市、菜市场等配套设施也在进一步完善中。据了解,中心城区棚户区改造项目共涉及青华湖、青阳、下村、火车站及红庙5个片区,28344套(户)住户。目前,红花二期项目已全部封顶;青阳一期住宅部分全部封顶,正在进行配套商业部分施工;青阳二期正进行主体施工;红庙及火车站片区正进行拆迁安置及协议签订工作;廖沈片区正进行地勘及试桩;其它县、市也已启动了棚改工作并陆续开工,整体进展顺利。
交通是基础。作为“四个一”工程中的“一条高等级公路”的沙蒲公路,两期工程自2014年4月25日、2015年5月29日开工建设以来,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18亿元,并计划分别于今年6月底和12月底前建成通车,建成后对提升隆阳区境内的G320线道路等级,缓解保山坝区交通拥堵压力,服务保山工业园区和保山东部新城及实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和“城镇上山”战略,均起到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然,东城区的建设,不仅仅是修路盖房子,而是按照配套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城市标准进行的城市建设。先期启动的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迁建、保山中等专业学校及保山高级技工学校易地迁建、易地新建保山一中高中校区的保山市职教(教育)园区建设及市人民医院迁建的“三校一院”建设项目进展喜人:目前,易地新建保山一中高中校区已实施搬迁办学,另“两校”一期建设稳步实施,部分项目已断水封顶,转入内部装饰,其余项目陆续建设推进。市人民医院迁建已完成一期项目门急诊综合楼、医技楼主体封顶及二期项目设计招标。值得一提的是,刚刚搬迁的保山一中新校区因优质完善的设备环境更是获得了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一致信任和点赞。
地下综合管廊这一“里子工程”“世纪工程”也在同步跟进。负责项目工作的昌源水务有限责任公司办公室主任肖啸介绍,“目前,永昌路、保岫东路、青堡路地下综合管廊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正开展通风、消防及监控设备前期工作,剩余120多公里的综合管廊和支线管廊已委托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并获得批复。当前相关部门着力思考下一步的管理运营,正推进综合管廊运营管理、收费机制的完善建立;综合管廊建设三年试点项目申报及云南省PPP示范项目申报;推进后续管廊建设融资及积极推进保山地下综合管廊ppp项目等工作。”
完善现代城市建设标准的关键,当从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入手,而闲暇之余让市民有一方好去处,也一直都是保山市委、市政府长期以来的奋斗目标,“青华湖西湖的永子文化园永子棋院力争满足大家的期待。自2013年11月主体建筑永昌阁工程动工以来,一直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云南名片、保山地标、围棋特色’的高标准、高水平建设要求,做好规划建设工作。目前,永昌阁已封顶断水,永子棋院其他附属、绿化等工程已完成80%以上,力争今年4月底完成永昌阁土建工程及附属工程的施工,5月底内部装饰装修和陈展施工将全部竣工。”市永昌投资开发有限公司项目现场驻场代表张自强说。
据了解,永子文化园永子棋院有永昌阁、广场、牌坊、桥梁、绿化等建设内容,建成后将成为集文化、旅游、休闲、娱乐、体育活动为一体的综合性园林古建筑公园,也是传承永子围棋文化、展示保山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记者在现场看到,尽管还未完工,但青华湖永子棋院已初步具备了休闲胜地的影响力,无论住得远或近的市民,早已将它视为了茶余饭后散步娱乐、体育锻炼、亲子游玩的好去处。
“这是我见过在保山建设得最好的公园,环境好,位置宽,周末我都要带着孩子来这里环湖骑自行车,骑一圈下来估计10多公里,1个多小时就够了,既锻炼了身体,又欣赏了风景,保山就是缺这样一个地方。”在保八中执教地理的苏老师对记者说。
家住三馆附近的李春梅、何玲丽每天晚饭后都要约着骑摩托赶过来,她们是青华湖广场舞的健身教练。“原来在三馆广场教,现在来这里,主要是图个环境好,周围的村民每天都来跳舞,我们不收费,都是公益性的。”李春梅说。
网吧老板杨林斌自从在朋友圈看到朋友晒出的青华湖美景照后,便把这里当作了自己和女儿的亲子乐园,每天都和孩子来放风筝玩沙子。因环境优美簇拥而来的居民数不胜数,在碧水蓝天中,大家为东城区增添了人气,也感悟到了生活的品质和幸福的内涵。
驻足青华湖畔,春风拂面,望着远处若隐若现的东城新貌,不禁令人感叹社会的发展与变迁,更对未来新保山充满了无限信心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