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昆明召开的首届中国国际生态文化旅游推介与旅居地融资大会上,我市被评为“中国国际养生休闲旅游城市”、“中国特色民族风情旅游城市”,并斩获“中国国际文化旅游节庆奖”。这将对我市打造“温泉之都、珠宝之都、休闲之都”三张旅游名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今年以来,我市加快打造“温泉之都、珠宝之都、休闲之都”三张旅游名片,全面启动建设“223511”工程,即到2020年,全市建成10个城市旅游综合体、2个国家公园、20个旅游小镇、3个珠宝集散地、50个旅游特色村、100个特色旅游农庄、100个温泉项目。前3季度,全市接待旅游者935.27万人次,同比增16.48%,实现旅游总收入69.1亿元,同比增长28.86%,散客自助自驾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成为新亮点,旅游市场回暖向好。完成温泉资源普查,高起点编制了《保山温泉之都总体规划》,启动了《温泉国家公园规划》《十三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编制,其中温泉国家公园是全国首次提出的以温泉为主题规划建设的国家公园。旅游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前3季度完成旅游固定资产投资7.83亿元,龙陵松山抗战遗址开发、怒江大峡谷旅游综合体、施甸契丹温泉古镇、昌宁十万亩樱花风情长廊、青华湖、保山珠宝城等项目进展顺利,邦腊掌温泉、蒲缥温泉、和顺柏联温泉等一批温泉旅游度假产品建成投入使用,小桥温泉、契丹温泉、怒江大峡谷温泉、金碧温泉等一批温泉旅游项目开工建设,热海玉温泉、腾冲悦椿温泉被国家温评委评定为5星级温泉企业。实施乡村旅游三年提升工程,乡村旅游发展迅速,选定了17个发展积极性高、基础设施优、生态环境好、特色突出的村庄,打造成生态型、文化型、观光农业型、休闲体验型的乡村旅游产品,并举办了全市乡村旅游培训。
“十三五”期间,我市将进一步确立旅游业的支柱产业地位,坚定不移实施“文化旅游名市”战略,按照“龙头带动、两翼驱动、三都联动、全面推动”的思路,将旅游观光与休闲度假、养老养生产业结合起来,全力打造“三张旅游名片”,大力发展温泉养生、乡村生态旅游、红色旅游、体育旅游、医疗健康旅游、自驾旅游等一系列特色产品,完善“互联网+旅游”的智慧旅游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化保山旅游国际化发展环境,全面推进旅游的转型升级,将保山打造成全域化的休闲度假健康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