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42年初日本侵略者侵犯滇西,到1945年1月收复滇西全部失地的2年零8个多月的时间里,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滇西民众与中国抗日将士、广大爱国侨胞、盟军官兵一道,团结一心、同仇敌忾,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人类尊严、独立和自由,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壮丽史诗中的不朽篇章。滇西抗战的胜利,是中国抗日战争全面反攻并最终取得胜利的至关点和转折点。这场关键性战役的胜利,彻底打破了法西斯轴心国会师中东的战略企图,保卫了我国西南的国防安全,打通了正面战场的后勤补给通道,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斗志,坚定了抗战必胜的信心,为中国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这场战争中,滇西军民用血与火、生与死淬就的民族团结、爱国主义和国际合作精神,是伟大抗战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奋力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新征程中,大力弘扬滇西抗战精神,对于我们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实现新跨越、争当排头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滇西抗战精神是伟大抗战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丰富而又深刻的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滇西抗战精神是中国军队和滇西各族民众在那个苦难与辉煌的岁月中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是滇西军民在抗击日寇的血与火的锤炼中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弘扬、丰富和发展,集中体现为民族团结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际合作精神,是伟大抗战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丰富而又深刻的内涵。
民族团结精神。在近三年的抗战中,滇西军民前仆后继、浴血奋战,面对敌人的炮火勇往直前,面对死亡的威胁义无反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西南边疆的钢铁长城,用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日军侵犯滇西后,涉及现今6个州市20个县区的傣、彝、傈僳、白、回、汉等10多个民族,团结一心,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以各种方式配合远征军主力部队开展滇西敌后抗日活动。
爱国主义精神。在滇西抗战中,滇西军民抛头颅、洒热血,英勇抗敌,而那些身居海外、心系祖国安危的炎黄赤子,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以各种方式参加和支援滇西抗战。1938年,以陈嘉庚为首的爱国侨领,用向各地华侨捐得的巨款购买了1000辆汽车捐给祖国,用于抗战。同时,组织倡导3000名南侨青年作为机工回国效力。保山籍爱国侨领梁金山调集自己公司的120辆汽车,在滇缅公路上抢运军需物资。
国际合作精神。滇西抗战最终能取得全面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支持和紧密合作是分不开的。日本为了达到封锁中国,迫使中国屈服之目的,在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失利后,迅速入侵云南,占领了怒江以西的腾冲、龙陵、芒市等大片中国领土,截断了中国与外界连接的唯一通道——滇缅公路。为突破封锁,1944年5月中国远征军20万将士发起反攻,8个月后重新打通了滇缅公路,随即中印公路、中印输油管道相继贯通,大批援华物资包括石油运往中国抗日战场,有力地支援了中国抗日战场的全面大反攻。据统计,在整个滇西抗战中,约有18个国家国籍的官兵参加对日作战,这在世界战争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大力弘扬滇西抗战精神,努力闯出一条边疆贫困地区跨越发展的新路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作为滇西抗战的主战场和滇西抗战精神的发祥地,滇西抗战精神蕴含的民族团结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国际合作精神,已经永远镌刻在保山大地上,深深融入保山各族人民的精神血脉中,具有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是全市各族人民砥砺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一个具有美好未来的民族,必然更加珍视自己的历史;一个具有强烈发展意识的地区,必然更加注重对历史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当前,我们要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伟大征程中,大力弘扬滇西抗战精神,积极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等发展战略,努力闯出一条边疆贫困地区跨越发展的新路子。
弘扬团结和睦、众志成城、同心协力、共御外辱的民族团结精神,谱写好中国梦保山篇章。弘扬滇西抗战精神,需要我们结合保山多种民族杂居,多元文化共存的实际,充分调动全市各族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把保山各族群众、各条战线的力量充分凝聚起来。各族群众要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把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三个离不开”思想观念内化于各族人民内心,外化于各族群众团结友爱、同心同德、携手前进的实际行动,拧成一股绳,同走一条道,同频共振,为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添砖加瓦。全市各级领导干部要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在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市、全面从严治党的各项工作中,紧紧依靠各族群众,充分考虑和照顾各族群众的利益,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千方百计使各族群众在发展中享受到更多的实惠。
弘扬拳拳爱国之心、殷殷赤子情怀的爱国主义精神,践行“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要求。弘扬滇西抗战精神,需要今天生活在幸福与和平中的人们,共同传承一个民族在艰苦奋战中留下的集体记忆,共同守护无数先烈用鲜血与生命创造的宝贵财富。要有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祖国富强、保卫国家独立和尊严的责任担当,以“三严三实”和“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的思想和行动自觉,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作风和干劲,一以贯之地推进“六大战略”、落实“四化五加强”工作措施,一鼓作气地做大做强骨干产业、发展壮大产业园区、加快培育文化品牌、竭力打造旅游名片,争当全省经济转型升级排头兵。全市各级领导干部要履职尽责、敢于担当、主动作为,强化“一把手”责任,实行“一把手”带头,严格“一把手”督查,形成“一把手”抓落实的长效机制,以“坐不住、慢不得、等不起”的精神状态,用“向我看、跟我干、敢担当”的实际行动,坚决维护边疆稳定,把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管理、生态环境保护、从严管党治党、干部作风建设、对外开放等各方面工作抓紧抓好。
弘扬携手合作、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精神,在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中走在前列。当前,国家正在实施的“一带一路”战略、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等,把保山从开放的末梢推向了沿边开放的前沿。弘扬滇西抗战精神,需要我们以世界眼光、战略思维,把握国际国内两个大局,进一步强化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开放意识、合作意识、互利意识、共赢意识,在国家加快沿边地区开发开放、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中充分发挥保山的区位优势,以开放带动开发,以开发促进开放。加强向国家部委和省里汇报衔接,在争取利用中国-东盟专项信贷资金建设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率先实现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的突破。加强对外协调,鼓励支持企业到境外开展农业、水电等领域的开发合作,加大教育、文化、卫生领域交流力度。着力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着力推动沿边开放和合作,着力提升辐射和带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