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隆阳沪农商村镇银行

首页> 关于我们

区县动态

辉煌“十二五” 喜看成果丰

发布时间:2016-01-11来源:保山新闻网作者:贾云巍浏览字体:[      ]

新年的阳光洒满保山大地,过去5年,这片土地孕育了丰硕的成果。 

“十二五”期间,保山市把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同当地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推进“六大战略”、落实“四化五加强”工作措施、壮大“五大园区”、打造“三张旅游名片”和建设“五基地一中心”,坚持不懈打基础、兴产业、促转型、惠民生、强党建,圆满完成了规划预期目标。 

5年来,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两位数增长,生产总值跃上500亿元台阶,比2010年翻一番还多,年均增长12.7%;累计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557.4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2.3倍,年均增长3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十一五”翻一番以上。 

产业转型升级成效凸显 

十二五”期间,保山各县区、园区之间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格局,全市产业布局更趋合理,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成效显著,工业主导地位更加凸显,以旅游、商贸物流为主的服务业加快发展,第一、二、三产业结构由30.3∶30.9∶38.8调整为26.5∶34.8∶38.7。 

农业产业化持续提高,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持续壮大、布局不断优化,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发展势头强劲,耕地流转面积超过30万亩,基地规模达800余万亩,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9029个,云南省名牌农产品达33个。2015年,预计完成农业增加值147亿元,增6%。 

新型工业化步伐加快,把园区作为工业发展主战场,轻纺产业园、石材产业园在完善配套设施、引进企业、培育产业集群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国际数据服务产业园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大数据管理局挂牌成立,一期4万平方米中心机房启动建设,数据整合工作进展顺利,省级四大运营商与保合作;龙陵工业园区动力锂离子电池项目开工建设。2015年,全市预计完成工业增加值139亿元、增14.5%。 

旅游国际化稳步推进,“十二五”期间,保山旅游全面实施“文化旅游名市”战略,按照“龙头带动、两翼驱动、三都联动、全面推动”的发展思路,坚定不移抓市场,坚持不懈育产业,凝心聚力抓项目,夯实旅游发展基础,推进了一批温泉度假项目、珠宝购物项目等重大项目建设,全市旅游产业实现跨越发展。火山热海5A级景区创建通过国家验收,善洲林场被评为3A级景区。自驾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持续升温,旅游市场回暖向好。2015年,预计接待游客1240万人次,增12.6%,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06亿元,增20.7%。 

特色城镇化亮点纷呈,中心城市与产业园区建设融合发展、协调推进,“五纵五横”路网、地下综合管廊、棚户区改造、青华湖湿地恢复等重点工程建设进度加快,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成效明显。县城持续扩容提质,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工作初见成效。新农村和美丽乡村建设有力推进,列入国家级保护名录传统村落达94个,居全省第一。 

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 

龙瑞高速、大链二级公路建成通车,保泸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大保铁路、绕城高速公路、龙江特大桥、七〇七至龙山卡红色旅游公路加快推进,昌宁、施甸、龙陵乡村公路全面硬化……隆冬时节,保山大地依然是一派繁忙景象,各地基础设施建设热潮不减。 

“十二五”期间,保山公路、机场、铁路、油气管道建设全面加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初步形成。能源、水利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全市电力装机达192.8万千瓦、水库库容达9.45亿立方米,比“十一五”末分别增93.7万千瓦和2.89亿立方米。城市面貌明显改观,中心城市产城融合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全市城镇化率达42%,比“十一五”末提高12个百点。 

在航空网方面,过去的一年,腾冲机场二期改扩建和口岸机场建设稳步推进,保山机场盖被工程完成,两个机场的“空巴通”投入运行,开通保山至北京、腾冲至上海等10条航线。能源保障网方面,槟榔江、龙川江等流域水电开发稳步推进,三岔河电站首台机组建成发电,境外水电开发及互联互通能源网建设取得新进展,县(市、区)天然气支线建设全面展开。 

在水网和互联网方面,中心城市供排水管网和水厂建设有序推进,2015年,竣工重点水利工程42件、五小水利工程2.5万件,新增有效灌溉面积5.3万亩,解决9.4万人饮水安全问题。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建设扎实推进,“三网融合”、行政村光缆通达等重点工程全面实施,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社会信息化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改革开放全面深入 

从2015年6月颁发保山市首张“三证合一”营业执照起,截至目前,全市5县(区、市)各级工商登记机关均已开展试点改革工作,群众办事手续更简、环节更少、时限更短。 

“十二五”期间,保山行政审批制度、商事制度改革得到较好落实,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改革统筹推进,不动产登记工作有序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殡葬制度、城乡统筹、城市公交、三岔河移民搬迁补偿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以PPP模式为代表的投融资改革和“三农”金融服务改革试点工作富有成效,契合农村改革发展方向的“山邑模式”在全省推广,政务服务管理成为全省新经验。 

在重点领域,保山市全力推进改革,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等专项改革走在全省前列,“6995”服务平台、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棚户区改造等改革创新举措成为全省及全国典范。 

与缅甸、印度的交流合作取得新进展,招商引资成为加快发展的中坚力量,累计引进市外到位资金1581.6亿元,比“十一五”期间增5.5倍。 

民生保障更加扎实 

"十二五”期间,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8%和18.7%。累计民生类财政支出570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两倍多,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8%。社会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城乡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民生工作有效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永昌阁等标志性文化重点工程顺利推进。“三校一院”建设稳步实施,滇西应用技术大学(腾冲)珠宝学院批准建设,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取得实效,高考上线率连续9年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医院对口支援工作实现新突破。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通过省级验收,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个、云南省著名商标85个。 

就业、社保、民政、体育、移民安置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绿化荒山行动有力助推森林保山、美丽保山建设,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5%。依法治市取得新进步,“六五”普法通过省级验收。以网格化为代表的社会治理水平显著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居全省前列。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全市上下始终传承杨善洲精神、狠抓作风建设,持续开展“三查三看”、“四比四促”、“一教育五行动”和“实现新跨越、争当排头兵”大讨论等活动,持续组织各级领导干部到上海、江苏、浙江等地培训、挂职锻炼。坚持以上率下抓落实,推动各级“一把手”团结干事、务实担当、勤政廉政,“闯”字当头、“实”字在先、“干”字为要的精神,为“十二五”规划蓝图的实现提供了根本保证。 

深入开展“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找准存在问题,强化整改落实,“从严从实”成为常态。严格落实“两个责任”,聚焦“五个清单”,坚决正风肃纪,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全市立案查处违反党政纪案件211件,处分党员干部244人,问责149人;95名党政“一把手”在市、县两级纪委全会上述责述廉并接受质询评议。 

按照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大规模培训干部,精心打造杨善洲干部学院、松山干部教育培训基地、腾冲干部教育培训学院“三点一线”的干部教育培训环线,全省首家与高校合作举办小语种实用人才出国培训。党委(党组)书记向上级党组织报告党建工作等四项制度进一步完善。出台“农村人才培训行动”实施意见,组织开展首届“兴保人才”评选活动,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不断创新。“一教育五行动”、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等工作成效明显,全市92%以上村有集体经济,“空壳村”比重下降为7.2%,腾冲、昌宁全面消除“空壳村”。

关于我们|人才招聘|网站声明|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保留所有权利
沪ICP备06030408号 服务热线:4009962999 网站支持IPV6

沪公网安备31010102007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