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省保山市在推动区域联动、项目攻坚突破、重大项目融资、招商引资增效、优化营商环境、财政税收培植、化解政府债务、增加居民收入上8个破题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2021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165.54亿元,处于全省第9位。保山市下辖5县(市、区)的国民生产总值均突破了百亿元大关,隆阳区达到421.2亿元。在云南省保山市近日召开“保山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县(市、区)专场发布会上,5县(市、区)主要领导介绍了各县(市、区)这十年的发展变化与成就。
隆阳区委副书记、区长杨俊波介绍,十年来,隆阳区奋力推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发展,2021年末,全区GDP达421.2亿元,是十年前的2.7倍,十年年均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十年累计超2505.5亿元,年均增长24.7%。隆阳区聚焦现代农业、硅基、光伏、生物质能、储备林碳汇林、现代物流等产业,工业主导地位更加凸显,全域旅游业异军突起,开放合作水平不断提升,滇西中心城市打造取得新进展,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实现新突破,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同步推进,高质量发展闯出新路子。如今的隆阳,产业链条更加完备,集聚效应逐步凸显,动能转换量质齐升,产业发展正向中高端迈进。
施甸县委书记周耀泉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施甸传承红色基因、践行杨善洲精神,持之以恒转变作风、提升效能,顶住压力砥砺前行,迎难而上突破困局,如期实现脱贫摘帽,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年来,施甸坚持抓产业、增动力,经济发展更可持续,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平稳增长,2021年,实现生产总值100.2亿元,是2012年的2.64倍,年均增长8.8%。坚持抓项目、补短板,累计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710亿元,年均增长33.1%。坚持抓改革、促和谐,党政机构、教育卫生、农业农村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施甸坚持抓党建、提士气,党的建设更加有力,纵深推进作风革命效能建设,争做杨善洲式的好党员好干部氛围日渐浓厚。
腾冲市委书记马子兴用“十个幸福”分享了十年来腾冲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腾冲市大抓经济发展,大抓人居环境改善,大抓基础设施建设,打好生态环境保卫战,破解了一个个发展的密码。马子兴说,十年逐梦,高质量发展结出幸福果;十年聚力,产业发展织出幸福网;十年融合,城乡发展绘就幸福城;十年夯基,基础建设聚亮幸福光;十年为功,生态环保打响幸福牌;十年破立,改革开放打开幸福门;十年同心,民族团结开出幸福花;十年为民,民生保障驶入幸福道;十年从严,党的建设唱响幸福音。十年来,腾冲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发展后劲增强,腾冲先后被列为云南省县域经济十强县和特色产业发展县、中国西部百强县市。
龙陵县委书记牛永东表示,自党的十八大以来,龙陵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中国石斛之乡、绿色硅材全产业链基地、滇西边境旅游目的地、兴边富民示范区建设初见成效,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重要节点。这十年,是龙陵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的十年,龙陵依托现有产业基础,持续在补链强链、调优结构上下功夫,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全县生产总值突破百亿元大关,2021年达139.05亿元,是2012年的3倍,年均增长10.6%。今年上半年,实现生产总值63.95亿元、增长6.5%,增速全市第一;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3.1亿元、增长21.1%,增速全市第一;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亿元、增长11.8%,增速全市第一。
昌宁县委书记杨斌斌介绍,十年来,昌宁地区生产总值由2012年的57.91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83.19亿元,为2012年的3.16倍,年均增长10.34%。这十年,昌宁人民生活越来越好,经济实力越来越强,城乡环境越来越美,生态底色越来越靓,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内生动力越来越足,社会越来越和谐,党的领导越来越有力。昌宁始终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千方百计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弱项,十年来,累计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802亿元。杨斌斌表示,在新的赶考路上,昌宁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建设“滇西最美田园城市、滇西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绿色硅材精深加工示范区、辐射滇西南重要交通要道”,奋力谱写千年茶乡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