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市近年来高度重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以政策制度建设为保障,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从源头上培养一批高层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并与高校联合,创新提出了五个合作机制,为更好地服务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奠定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和人才保证。
创新培训合作机制
为运用专业方法,满足不同居民群众服务需求,保山市民政局与保山学院政治学院联合建立了培训合作机制,着力加强对保山从事社会工作部门及社会工作人员的培训。
对全市社会工作成员单位、社会工作者集中开展培训3次,新当选的社区、村 “三委”干部培训2次,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考试考前培训2次。为参训人员拓展工作思路,深入了解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发展方向奠定了理论与实践基础。培训合作机制的建立,对于进一步提升社区、社会组织和民政系统社会工作者的能力素质发挥了较好作用,有效实现了本土社会工作者到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者的转变,截至去年年底,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从2012年的201人发展到2017年的6173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持证人数从2012年的2人到2017年的66人。
2016年5月3日,保山市民政局与保山学院签订了《保山市社会工作人才培训合作协议书》,正式挂牌成立了保山市社会工作人才实训实习基地。实习实训基地设在市民政局,保山学院政治学院每年组织学生分批分期到基地实训实习一个月,市民政局积极为学生提供政府购买服务性岗位。2016年—2017年先后有150人次进行了实习实训。
创新孵化基地合作机制
2015年9月15日下午,由共青团保山市委孵化培育,依托保山学院社工系平台,开展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的组织——“保山市四叶草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成立。中心成立以来,人员数量由最初的27名发展到92名。先后承接了“保山市妇联儿童之家服务项目”、“2016、2017年社会工作三区人才支持项目”、“青春启航,快乐飞翔——大学生防艾与性教育项目”等众多专业化服务,累计服务10000多人次,服务时长达800小时以上,并通过他们吸收入壳孵化模式,加大对孕育型、萌芽型、初创型、支持型等社会组织进行孵化培育扶持,解决社会组织在起步阶段面临的成长困难,帮助其健康快速成长。
创新项目合作机制
充分发掘社区现有的有利资源,发挥社区工作者、社区居民、社区志愿者和学校师生的能动性,市民政局与中心紧密合作,于2016年以兰城街道已有的“995”留守人员服务平台以及兰城社区和升阳社区的“儿童之家”为平台,派出社工专业团队开始针对“三区”社区服务、老年人服务、残疾人服务、青少年服务、妇女儿童服务、婚姻家庭服务、贫困人口服务、农村“三留人员”(留守儿童、老人和妇女)服务为重点领域的人才服务和培养计划。项目合作实施以来,中心专业团队运用专业知识,开展家访及个案咨询,并对建档的135名留守儿童进行观察或学生自主咨询。2017年5月至12月共计服务48人次。
此外,保山市民政局还与保山学院政治学院开展了社会工作理论研究,在注重共性问题的基础上,关注独特性的需求,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一是开展社会工作方面的相关课题研究;二是开展民政系统社会工作的政策研究与政策咨询;三是开展本土化社会工作理论研究;四是开展社会工作难点研究,将社会工作实践中的难点、热点问题与理论紧密结合起来,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突破,为保山社会工作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