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团锦簇,绿地成荫,环境清幽,这里是市民眼中的公园;工厂密布,厂房林立,员工密集,这里是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昔日一片荒凉、贫瘠的低丘缓坡,如今,正变身成一座工业的绿色伊甸园,演绎着绿色工业的现代神话,奏响了保山工业立市的强音。这里就是东山脚下的保山工贸园区,今天,就让我们随阿桂的脚步去逛逛这片宜居宜业的工贸园区。
“有女莫嫁东山郎”——这民间俚语在旧时的保山坝甚是流传。东山虽然土地广垠,但因其缺水,只能种植包谷、土豆、马铃薯等耐旱作物,收益甚微。依靠土里刨食、山里找柴的传统发展方式,人们的生活一直在老少边贫线上徘徊。住的是矮瓦房,吃的是洋芋汤,喝的是露天水……这是东山片区昔日生活的真实写照。而今,每个踏上这片沉睡热土的旧人,莫不惊讶于他的变化。
在永昌大道上向南驱车三四里,沿大沙河向东直下,片刻,保山工贸园区便在眼前徐徐展开。
还未到园区,沙河公路已显出车水马龙的样貌。路两旁,摊点比邻、饭馆林立、修理铺接肩。吆喝声、叫卖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卖早点的小姑娘眉开眼笑地招呼笔者,这儿是工贸园区,人气旺,做点小买卖,生意还不错。常言道,一业兴,百业旺。眼前的繁华,难道是缘于保山工贸园区?
就在你扣问讶异之时,工贸园区已在眼前。咦,这就是昔日穷乡僻壤的东山吗?这就是云南省55个省级工业园区之一的保山工贸园区吗?为何不见烟囱林立,怎么不见尘烟滚滚呢?那隆隆机声也没听到?眼前的工贸园区里,没有常人记忆里工业园区那些符号,为什么呢?带着种种谜团,我走进了园区深处。
从沙河公路往左转,鲜红的刺桐花开得正艳。前行数十米就可见掩映其中的路华科技有限公司。迎着清晨的霞光,工人们正三五成群地进入公司。在这里务工两年之久的李大姐自豪地告诉我,以前只是在电视里见过这种厂房栉比、设备先进的工厂,现在,保山也有了,我们在家门口就可以打工。既有钱赚,还能顾家,最适合像我们这样的农村女性。虽然只是一个打工者,但李大姐对自己打工的企业充满自豪感,因为我们有质量过硬的产品,所以有很多人到我们这里来参观。听说产品还漂洋过海,销售到国外呢。此时的她一脸灿然。她感叹地说:“我们村里有很多姐妹都在这里打工,离土不离乡,还能养家糊口。真是供了一辈子的财神爷,不如引进一家大企业呀!”
工贸园区的杨官路上,花草繁盛,沿路两旁密布着许多工厂。循着车流,我走进了旭钢玻璃厂。只见如长龙般的车辆停放在门口。一名在城区专营玻璃制品的商家说,以前,各种玻璃都得到昆明去进货。现在,运输成本降低了,更重要的是,这里能生产出你想要的各种玻璃。此外,如遇到磕碰损坏的,还能退换。多好啊!
沿着杨官路往东走,纺织产业园赫然入目。该园于2015年获全国纺织产业转移试点的芳名美誉。信步走入年产6000吨超细弹性纱线为主的云南博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只见一台台崭新的机器在电力的驱动下高速运转。奇怪的是,厂区里,你难觅工人忙碌的身影。因为整个生产过程是全自动的,一个工人就能管控30台机器。够智能的吧!同样在纺织产业园里的中柏韩美服装有限公司里,偌大的厂房中,机杼声盈耳。那一匹匹光鲜的布料俯身至自动裁剪机下,转瞬便剪裁成了不同款式的服装。眼前自动化的一切,无声地诠释着现代工业最本质的特征。
如果说上述企业只是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而不足为奇的话,那么在国际数据服务产业园里看到的景象定会让你瞠目结舌。
杨官路尽头往右转,便是青堡公路。国际数据服务产业园就在那里。寻芳陌上花似锦,敢折东风第一枝。保山,一个边陲之地以超前的眼光,在建一个领跑云南的大数据产业服务园,打造工业4.0升级版。据说,总体规划面积2000亩,一期规划面积800亩的保山国际数据服务产业园2015年启动建设,园区供电、供排水、交通、天然气、网络等配套设施现已全面完成。到2016年底,40000平方米机房可投入使用。到2020年,该产业园将成为具有全国竞争力的IDC数据中心,一个备份中国、存储中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大数据存储、备份及信息交换枢纽,一个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数据贸易交易中心,一个全市产业转型发展的核心示范区。
国尚工则日新日智。百年前康有为的名句在东城的崛起中再次得到印证。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保山人,我欣喜于眼前的变化。这种欣喜不只因工业的发展,还因这个宜居也宜业的园区建设理念。
环顾四周,近两个小时的游历,很多时候我竟忘记了自己是置身于一个工贸园区里,而这一切均源于我眼前的景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的名句之所以流传至今,在于他勾画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而保山工贸园区“建设一个宜居宜业园区”的最终目的则让人们看到了一种和谐之美。
从沙河双桥沿东河往北走。东河以东,紧邻工贸园区数百米的河岸上绿植已经生机盎然。漫步滨河路,金叶女贞、大叶黄杨、紫叶小檗……乔灌草互补结合,四季兼顾的园林设计,起到了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绿化效果。可以想见,未来的东河两旁定是一派“绿树掩映,繁花似锦”、“漫步林荫下,人在画中行”的城市新街景。几位在东河边散步的“城里人”正笑呵呵地交流着,“不来不知道,一来吓一跳;原来隆阳区的东河也能这么美,原来这片像个小区一样的地方居然是工贸园区;以后要常来这里走走逛逛……”
沿东河东岸,一片汉式建筑正在建设中,一位建筑小哥告诉我,在建的古镇叫“汉营走马”,起这个名字是因为保山古代外八景之一的“汉营走马”原址在这里。建成后的古镇可以逛街、看电影、吃美食,据说还有一个很大的儿童游乐城。言谈之中尽是满满的期待。
虽然仍有新的工厂在建,但园区里许多规划已经成形。依低丘缓坡而建的园区里,起伏的车行道、人行道、自行车道各有其位,互不干扰。成片的梨树,既是行道树也是景观,让人欣慰地想起这原本就是大堡子的村庄。几位骑行的朋友正悠闲地在自行车道上骑行。其中一位告诉笔者,“早听几位骑友说过这里,今天亲自来体验一下,感觉很不错,等全部建好了应该更棒。”
宜居、宜业、宜旅、宜商,崛起的新城就在我的眼前。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保山人,我有幸见证着家乡的变化,也庆幸自己能身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