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隆阳沪农商村镇银行

首页> 关于我们

区县动态

保山市推进“城市双修”提升城市品质

发布时间:2018-10-19来源:保山日报作者:建国 浏览字体:[      ]

整洁平坦的街道,秩序井然的环境,明净澄澈的蓝天和湖水……今年国庆节期间,从北京回来探亲的杨女士一家,漫步在青华海西湖边,熟悉又陌生的保山令她感慨万千,“三年没回来了,保山城完全不一样了,没想到家乡居然变得这么漂亮。”

保山城“颜值”的提升,离不开近年来我市“城市双修”试点建设工作的推进。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牢牢抓住被列为全国第三批、全省第一批“城市双修”试点城市的契机,以改革创新的思维,不断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实现“多规合一”一张图,使城市功能布局更趋合理,城市品质不断提升,宜居宜业宜养宜游的城市风貌逐步彰显,市民的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近年来,我市突出规划引领,合理划定生态红线、城镇空间增长边界线、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线、产业区块控制线,协调各类规划冲突,优化了城市空间布局,实现“多规合一”一张图。编制完成了“城市双修”规划设计及绿地系统、地下空间、海绵城市、综合交通、排污、排水防涝、环卫设施、绿道系统、停车设施和充电设施、市场布局、东河景观、城市照明、户外广告及路域环境绿化优化等专项规划,并加强项目跟踪服务,确保规划落实。编制完成城市空间整体设计导则研究,完成青阳、青华海片区城市设计编制,架构整体特色空间要素体系,延续历史文脉,打造“显山、露水、田园、人文”的特色空间体系。

围绕生态修复、功能修补重点,我市全面组织开展了城乡违法违规建筑治理工作,共排查出违法违规建筑存量355.93万平方米。截至今年3月底,已依法查处各类违法违规建筑12821宗、面积250.07万平方米。按照“优布局、强整治”的思路,全面实施农村“七改三清”环境整治行动,切实加强坝区村庄规划布点工作,划定了村庄边界。

记者了解到,在城市生态修复方面,我市根据新老城区的不同情况,坚持因地制宜、各有侧重。在老城区,针对城市绿地空间不足的情况,拿出200多亩政府收储的零星土地,建设14个街头绿地和社区公园。在新城区,严格控制市政道路两侧15—50米范围,组织开展青阳路、保岫路、大保高速路、腾冲路、东绕城高速公路、永昌路南北延长线6条城市主干道长约120多公里的生态绿廊工程绿化规划编制工作,实施青阳中央公园、青东公园2个大型城市公园。

为把保山建成云南最美丽州市,我市强力推进“三个万亩”生态廊道修复工程。目前,万亩青华海生态湿地恢复工程西湖、东湖相继建成开放,并成功申报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项目;万亩生态观光农业园已完成园内村庄边界道路建设、河道治理、绿化工程80%以上,被列为国家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和中国农业公园创建单位;万亩东山生态恢复工程的5个森林公园“园中园”已基本建成,有望于明年春节开放。

我市积极改善城市水体,对东河30公里坝区段进行综合整治,严格控制河道两侧50米范围并进行绿化,实施沿线截污和河道改造工程,改善水质和景观、提高防洪能力。对西大沟、红花河、城北防洪河、大小桥河等5条38.5公里的河流,开展疏浚清淤、边界控制、截污治污、增设漫滩等治理措施和滨水绿廊生态建设。

在城市功能修补方面,我市扎实开展国家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工作,目前已建设干、支线管廊76.5公里,完成投资53.23亿元,分别占试点目标任务的88.7%和82.98%,3个监控中心全部开工建设,1号监控中心已安装设备并调试,有效解决了马路拉链、空中蛛网等问题。结合高速公路立交匝道、机场快速交通、有轨电车、重要交通枢纽、生态廊道、湿地水系、重要功能片区交通衔接等需求,我市切实加强城市道路建设,优化路网结构,打通各类“断头路”,增加街、巷支路密度,建设等级合理的城市路网系统,新建和改造市政道路57公里,完成正阳路与海棠路、永昌路与隆阳路等4个交通环岛改造,有效疏导交通。

此外,我市还以“城市生态化”的理念,优化完善城市功能,布局板桥、辛街2个城市功能组团,作为休闲观光、商贸物流、农产品生产加工等功能补充。

关于我们|人才招聘|网站声明|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保留所有权利
沪ICP备06030408号 服务热线:4009962999 网站支持IPV6

沪公网安备31010102007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