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施甸青山连绵。进入坝区万亩荷塘,迎面就会吹来阵阵莲子的清香;走进山野,一片片草药生长得绿意盎然;一座座青瓦白墙的村庄掩映在一片片绿色之中。
近年来,施甸县将绿色产业基地与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结合起来,融合发展,实现了保护生态环境与农民增收致富的最佳结合,让绿水青山逐渐变成了金山银山。今年,姚关镇的第二届“荷花节”、仁和镇的“稻花鱼”节,温泉契丹古镇的“龙灯会”,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县内外游客来到施甸,施甸的知名度不断提升。上半年,全县实际接待游客77万人次,实现总收入7.7亿元。
绿了生态,又鼓了老乡的腰包,能让绿水青山成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在国家级生态乡镇姚关镇,10年来退田还湖、退耕还林力度不减。目前,全镇的千亩荷塘和万亩森林带来了良好的生态,良好的生态和姚关厚重的历史文化也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旅游、度假、养生。今年夏天,荷花盛开的季节,平均每天都要有上千人到姚关赏荷花,品尝姚关美食。
同时,在脱贫攻坚中,施甸县注重探索“农业园区化、农民职工化、生产基地化、产品标准化、品牌特色化”的发展路子,采用“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业小巨人+家庭农场”的模式,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内联外合,在广大的乡村发展具有生态优势的绿色产业,大力发展水果、蔬菜、中药材产业,万亩荷塘、万亩水果、万亩蔬菜、万亩中草药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农民的“钱袋子”也渐渐鼓了起来。
“这几年,我们村很多群众靠中草药种植鼓起了腰包,面积越来越大,现在已经有200多亩了。”在木老元布朗族彝族乡的龙潭村姜寨,一片片续断、白芷长势正好。村支书何玉银脸上满是笑容。2015年,龙潭村姜寨建起中药材苗圃基地30亩,引进了保山嵘滏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采取“村委会+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在该乡龙潭、哈寨、大地3个村,海拔1500米以上的土地上,通过流转土地,种植中药材获得成功。现在,全乡500亩中草药种植的种苗全部由龙潭提供。龙潭村去年种了200亩中草药,统一由村里的“龙河农业专业合作社”育苗,提供技术指导,统一收购。
今年,保山市嵘煌药业在施甸县老麦、摆榔、仁和、甸阳、木老元、水长6个乡镇12个村种植中草药3000多亩。据统计,施甸已累计种植中草药1万亩,嵘煌药业每年收购的1000多吨中草药原材料有500吨是由施甸提供。嵘煌药业负责人介绍,施甸的气候和土壤比较适合种植中草药。今后,将在施甸发展种植中草药每年1万亩的规模,让中草药真正成为施甸老百姓的增收产业。
据了解,目前,施甸先后培育5个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16个市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先后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295个,发展种养大户2070户、家庭农场45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1个和市级现代农业庄园8户,完成土地有序流转7.6万亩,其中规模流转土地4.4万亩,建成特色规模产业基地2.8万亩,辐射带动种植蔬菜8.7万亩、水果4.4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