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隆阳沪农商村镇银行

首页> 关于我们

区县动态

“提”走“拦路虎” 开通致富源

发布时间:2016-06-24来源:保山新闻网作者:施媛媛浏览字体:[      ]

小满刚过不久,记者来到位于市水长工业园区水长乡西部的永保村,站在村子的最高点放眼望去,一片片绿意把村庄装点得生机勃勃。农民们忙碌的身影穿梭在田间地头,种菜的、放牛的、浇烟苗的。“往年这个时候,由于缺水,地上还是一片荒芜,村民们栽烟种菜都必须等到端午之后,雨水充沛之时。今年,提水工程建好后,我们再也不用为水的问题发愁了。”正拿着水管给烟苗浇水的村民杨加文喜不自禁。

水长乡,自古因缺水而得名。而位于水长乡西部的西山三村永保村、大山脚村、大箐脚村由于水资源贫乏,缺水现象尤为突出,是典型的靠天吃饭的村寨。即使是在家家户户修了小水窖后,靠蓄积雨水以及人背马驮运水,仍然远远不能解决全村人畜饮水及农业生产用水问题。有一股稳定的水源,告别靠天吃饭的日子一直是3个村村民的梦。

也许是光听村民的描述还不足于了解村里缺水的状况,水长乡水管站站长赵康带着记者来到永保街原来用来蓄水的水潭。那是一个坐落在路边,四面用围墙围住的圆形简易水潭。上面漂着各种塑料袋、塑料瓶等垃圾,水质发黑且臭不可闻。赵康告诉记者,潭里的水是从两公里以外的茨菇塘流下来的,由于茨菇塘是村里唯一的取水点,村民们洗衣洗菜以及牲畜饮水全在塘里,水里不仅有各种生活垃圾而且还夹杂着牲畜粪便。水流到永保街潭子以后,由于靠近街子,各种污染使得潭子里的水变得更脏。可就是这个水质发黑发臭漂着垃圾的水潭却是全村人生活生产用水的重要来源。赵康说,尽管水质这样,但村民们还是不得不用。水烧开后浓浓的臭味让人难以入口。煮一锅饭,饭都是绿色。

其实,缺水影响的不仅仅是村民的生产生活,更影响着3个村的经济发展。永保村党总支书记杨光义介绍,永保村海拔较高、气候寒冷,适合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可是因为水源问题的制约,村里只能发展烤烟、蔬菜等用水相对较少的产业,产业单一,难成规模,3个村子因水而贫,因水而困。

扶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如何使3个村尽快脱贫成了摆在市水长工业园区干部群众眼前的现实问题。只有找准症结,精准发力才能彻底改变三个村的贫困面貌。水的问题,无疑是3个村脱贫路上的最大拦路虎。园区从解决3个村最迫切的用水问题入手,向贫困宣战。经过调研,园区决定修建提水工程,即将白砂河水引到修建好的抽水站,再将抽水站的水引上山,最后通过钢管分别将水输送到3个村的蓄水池,把水引入村民家中。“园区要给我们修建提水工程”这一消息,无异于给3个村的村民打了一针兴奋剂,大家盼望已久的梦终于要变为实现了。在园区的积极努力下,向省级争取到了项目资金250万元。由于还缺一部分资金,园区便动员村民自筹。短短5天时间,3个村子便筹集到了18.3万元,解决了资金缺口。工程于今年1月开工,4月完工。提水工程日可供水量540m3,解决了3个村40个村民小组、962户3838人的饮用水问题,从而结束了3个村子靠天吃饭的历史。

“往年烟苗要到端午节前才栽得下去,今年提水工程建起后,永保村的烤烟5月20日以前就全部移栽完了。赶上了节令,今年的烤烟收成肯定不错。”杨加文高兴地说。水的问题解决后,他盘算着今年要发展种植几亩中药材。

用水问题的解决,还从经济上减轻了农民负担。杨光义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原来的简易抽水站,先不说水质,光水费就要4块钱一方。提水工程修建之后,水费只要2.6元一方,而且水管直接架到村民家里,一拧龙头,干净的水就哗哗流出来。省时省力不说,一方水还能省1块4呢。”

以前,水是村民们脱贫路上的绊脚石,如今水成了他们的致富之源。提水工程的建成,给西山三村的发展带来了希望。水长乡党委书记陈志力告诉记者,以前,因为水的制约,无法发展其他产业,现在困扰3个村几十年的大问题解决了,乡上打算继续巩固烤烟产业,规模发展蔬菜产业,大力发展中草药产业,以拓宽村民的致富路子。

水不仅改变村民们的生活,也让村民的思想也有了大转变。杨光义说,村里有水了,经济就能发展起来,经济发展了就有能力把村子建好建漂亮,他打算把永保村的百年老街子修一修,再把村集市建起,让群众的生活犹如这水一样,长流不息,甘甜如饴。

关于我们|人才招聘|网站声明|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保留所有权利
沪ICP备06030408号 服务热线:4009962999 网站支持IPV6

沪公网安备31010102007689